

3月20日,隨著盾構刀盤順利駛入接收鋼套筒,濱??炀€全線最長區間濱機中間風井~機場站區間右線隧道順利貫通,這也是中國交建承建第3標段本月接收的第二臺盾構。
本次洞通的濱機中間風井~機場站區間右線,采用中交天和φ8590mm泥水平衡盾構機施工,由中間風井始發,機場站接收,右線隧道單線長4260m,合計2366環。區間穿越的主要地層為(含泥)粉細砂、粉質黏土和淤泥質土等地層,覆土厚度15~24米。盾構穿越機場高速公路(I級風險)、加油站、南進場路高架、機場二期翔匯路4號下穿通道、機場樞紐高架、DN250中壓燃氣管、近距離穿越DN2000雨水管、DN800等多處重大風險源。中國交建廣大建設者在施工中克服了地質條件復雜、穿越既有建筑物多、施工工藝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等難題。
自2021年9月25日右線盾構始發以來,濱??炀€3標項目順利實施全國首例“一井四機”分體始發,總經理部聯合工區緊抓安全第一、質量至上的管理理念,不斷優化施工管理。一是狠抓安全,精準把控。由于采用鋼套筒接收,多次組織業主及其他單位對盾構出洞及施工方案進行反復研討和分析,對關鍵施工節點驗收等加強安全防范,嚴格控制盾構推進速度,確保推進過程安全風險控制。二是科學組織,嚴格管理。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盾構掘進參數和出土量,采用新型泥漿處理設備,使得泥漿處理工效提高了2-3倍,有效解決泥水盾構在全斷面粉質黏土和淤泥質土層中泥漿處理行業難題,實行24小時地面監測及參數控制,保證盾構掘進效率和質量。三是落實標準,實現目標。穿越全線距離最長的I級風險源,盾構單線穿越機場高速距離長達711米,地表沉降沉降要求控制在15毫米以內,順利穿越機場高速公路,實現地表“零”預警。右線隧道順利貫通,是濱??炀€3標成功接收的第5臺盾構機。
來源:中交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