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鐵數字化轉型研究

發布時間:2022-03-28分類:專題來源:都市快軌交通
【軌道交通網-RTAI 智慧城軌網-城市軌道交通門戶網站訊】

中國地鐵數字化轉型研究

微信圖片_20220328110334.jpg

中國地鐵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迫切性

近年來中國大陸大規模的#地鐵#建設讓世人有目共睹,中國地鐵無人駕駛信號系統世界領先、地鐵運營客流量世界領先、運營線路長度世界領先、建設速度更是世界領先,但是地鐵建設和運營管理整體數字化成熟度低,大量孤立的信息化系統、數據孤島、不連續的業務流程、不成體系的價值流規劃、落后的客服系統、運營組織單一低效的調度管理、設備維修成本不可控等,都體現出數字化對地鐵系統改善現狀、引領未來的迫切性。

此外,地鐵系統設備種類多、數據量大、增長速度快、線路規模大、風險管控要求高,運營一旦出現問題對一個城市交通影響非常大,不推行全面數字化管理意味著地鐵運營管理單一依靠人的本位經驗非常容易導致失控。

微信圖片_20220328110337.jpg

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管理的轉型,它更是觀念、思維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轉型,最后推動體制機制的變革。根據安永在全球的咨詢案例經驗,做過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普遍效率可以提高12%-17%。但是與其他行業不同,中國地鐵數字化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管理效率問題,更需要解決安全運行和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

由于地鐵系統建設和設備投資的高價值投入,外加地鐵運營企業基本上沒有車票票價的定價權,國內運營票務收入普遍無法支撐地鐵運營企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所以如何經營好地鐵,將地鐵運營企業治理好是未來所有擁有地鐵系統城市的主要問題。

因此,從地鐵運營企業的痛點出發,中國地鐵數字化轉型將有以下幾個方向:

No.1 平臺化運營管理

有三條線相互交接便形成“網”,國內大多數有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城市都已經形成了網絡運營。

網絡化運營面臨的難題是運營里程數長、站臺數量多、職員數量多、管控難度大等,統一的COCC(中央運營控制中心)便成為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各線路協同的新模式。

隨著信號技術的發展,一個具有5、6條線以上地鐵線路規劃的城市應該建設兩個COCC(一主一副互為備份),通過統一平臺進行集中調度,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單線路OCC(運營控制中心)的建設投入,而且還能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需求。

No.2 資產全壽命管理

地鐵運營企業本質上是應用大規模資產設備為乘客提供出行服務的組織,其經營核心就是“買資產”和“賣服務”。

目前,北上廣深、南京、杭州、武漢、重慶、成都等大型城市的地鐵運營企業,擁有固定資產總額少則1000多億,多則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除了提供安全高效的交通出行服務以外,地鐵運營企業的主要任務就是管理好各類運營和生產設備。

以地鐵車輛資產為例:國內47個已有地鐵運營線路的城市一共擁有3.5萬輛地鐵列車,經過多年的運營,其車輛逐漸開始進入架大修周期。如何在車輛使用壽命30年內控制好維修成本,保障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并能在架大修以后恢復高可靠性的設備性能將是各城市地鐵運營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No.3 知識和數據管理

地鐵是一個非常復雜和龐大的業務體系,擁有大量的運營和管理數據,僅一個城市每天一半以上出行的客流數據就都掌握在地鐵運營企業手里,還有大量的設備應用和運行數據,因此,建立一個城市地鐵管理的知識圖譜,并用信息化工具進行有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運營企業內部結構化的知識和高質量的數據采集、分析、處理,將是以數據驅動解決企業決策難題的一把“金鑰匙”。

因此,地鐵數字化內容應該包括運營數字化、資產數字化、知識數字化這三方面,為了實現地鐵數字化目標,還可以合理利用所謂軌道交通“新基建”的5G、特高壓、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

總結

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地鐵運營企業不但可以提高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還有利于帶動上萬億規模的基建設備產業鏈和生態圈的良性發展。截至 2018 年底,我國地鐵運營里程為4354 公里,遠期規劃地鐵里程將達 2.7 萬公里,發展速度舉世矚目。

面對國內龐大的存量市場和“十四五”規劃的城軌增量市場,行業技術積累和人員能力都還亟待提高,各方面管理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來進行梳理和逐步解決,最終實現智慧地鐵的“交通強國”目標。

分享:

相關文章

未標題-1-01.png

RTAI 智慧城軌網  ? 2021 版權所有
ICP備案號:蘇ICP備2021034379號-2

欧美先锋在线